第1章 军校升迁_1927之帝国再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军校升迁

第(2/3)页

就是,我来当兵是为了给家里报仇的,老在北京呆着,上不了前线,还怎么报仇啊?”徐树铮性子是三人里最急的。

  “是啊,子健,我们都还很年轻,这禁卫军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在这也没什么前途,国仇家恨都报不了。”刘仁俊向来喜欢循循善诱,“再说你也不在乎多读这几年书嘛,呵呵,几年下来,咱们也有个好前途不是?”

  “哎,行吧,都服了你们了,两个读书读上瘾啦,行,我就一陪到底啦!”看到二人态度坚决,加上刘仁俊说得在理,李子健只好同意了。

  很快三人就进入了军校学习,但对于少年军校出身的军官,本身就是已经有了相当于大专的文凭(按照帝国军制条例,从士兵直接提为军官,要进教导队学习,毕业后相当于拥有中专为凭,授予少尉军衔)。

  所以三人都是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对于在职军官进入军校学习,学校会根据学员的特长分配其进入不同的军校。刘仁俊由于其理论成绩优秀,进入了装甲兵指挥学院战役指挥系;李子健进入了装备学院枪炮研制系(该院直属于总装备部);徐树铮进入了特种侦察学院学习战场监视与侦查专业(该院直属于总参谋部)。

  转眼间,四年过去啦,李子健和徐树铮顺利毕业,获得了硕士学位,被授予了大尉军衔(按帝国军制,本科毕业生授予上尉军衔)。现在早已在部队工作了。而刘仁俊,由于脑中拥有极其先进的知识储备,学习成绩一直全系第一。是系主任汪良直(也是刘仁俊的研究生导师)的得意门生,同时也是学院院长范厚忠给予厚望的学生。在刘仁俊用两年时间就顺利毕业后,范厚忠给自己的老上级——国防大学校长季献捷将军写了一封推荐信,还专门给老将军打了电话,介绍了自己的高徒。于是,刘仁俊顺利的进入了国防大学军事战略研究系,攻读博士学位。两年间,他潜心研究军事理论,结合在后世所学的军事知识,先后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在军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以《论合成集团军》、《闪电战》、《大纵深、宽正面》、《下一次战争会怎么打》和《海陆空一体战》等等论文,更是深得季献捷的赞赏。

  在他以少校军衔毕业时,季献捷很想留住他,毕竟人才难得:“仁俊啊,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留校任教,多搞搞研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