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 江青篇_美人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04 江青篇

第(1/3)页

  江青年谱:1946年3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的反苏、反共演说,史称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的序幕。这一年冬天,江独青出生在上海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中。可以想象江独青的父母给这个孩子取名的欣喜,腊月里在冰天雪地的北京唯一的一抹亮色,独青。

  江青江独青的外公是国润小学的创办者,父亲在中国香港经商,江青的家庭在那个充满动乱的年代饱受挑战。解放后,外公主动交出了自己创办的私立小学,不过这个表现进步的举动并未使外公远离随后的噩运,在家人将外公的字画、藏书与各种文件扔进灶膛通通付之一炬试图消灭一切使他身陷囹圄的“隐患”之后,外公还是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关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被判刑10年。几位舅舅因为出身问题都不能在大学读书。

  江青江独青也因为家庭压力,一直抬不起头来。小学在上海的那最初几年,小小年纪的江独青已经尝够了抬不起头、直不起腰,比别人低几等的滋味。恰巧江独青姓名正中间的那个“独”字:独吞、独享、独自、独霸、独断、独尊、独特、独裁,都是绝对的个人主义,没有大公无私的精神。小学当校长的母亲却一马当先,响应“自我改造”,主动提出将“独”字在姓名中间去掉。于是,此后江独青的名字成了单名“青”,刚念小学的大弟弟也从“独秀”成了“秀”,下面两个弟弟从他们生下来,就不敢再让他们“独一无二”了。最终,姊弟四人的名字是以“青、秀、山、川”次序排列。当时听到改名的理由后,他们表扬母亲“思想改造”工作做得彻底。但万万没有想到,后来因同名之累,江青在大陆的家人受了许多不白之冤。1956年,10岁的江青在大舅舅的鼓励下,报考了北京舞蹈学校。北京舞蹈学校是苏联舞蹈教育家花费两年帮助中国筹建的,当时北京舞校在全国只招收十五名男生、十五名女生。北京舞蹈学校的学生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连伙食都让一般人垂涎,主副食之外甚至还有营养品。有趣的是,当年舞校朝向陶然亭公园的旧址,现在成了那一带的老字号饭庄——致美楼。在学校每周还有两次的观摩演出机会,江青和她的同学们看到的有乌兰诺娃的《天鹅之死》,盖叫天的《武松打虎》,歌剧《茶花女》,以及侯宝林的相声。在上海考点报考逾千人,三番五次的复试下来,身体弱弱的江青竟然被录取了。在北京舞蹈学校,他们将要成为“又红又专,为人民服务”的舞蹈演员。

  江青江青想要成为三好学生,这成为她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她的同学们在很多年之后还记得午休时江青在床上练功的事情,而这在当时是绝对不允许的,检查学生们是否按照规定午睡的老师们的出现,让江青从床上一跃而起,结果鼻子撞上了上铺的铁床。那次受伤在很多年之后,被戏谑地称为是她日后“红得发紫”的前兆。江青在舞蹈学校时,亲眼见识了学校老师之间的互相揭发,那些贴在墙上一层覆盖一层越来越厚的大字报上的问题她看在眼里,怀疑在心里,但是嘴上什么都不敢说也不敢问。离开上海,江青再也感受不到周围的歧视了。然而为了保守这个秘密,她几次拒绝了提交加入共青团的申请,理由是自我改造得不够彻底,不符合共青团员的标准。实际的情况是,如果她提交申请,将被彻查三代,到那时她面临的就不是简单的“不积极拥护”这样的问题了。1957年母亲就带着两个弟弟去了香港定居,而这个定居,无非就是赴港探亲时没有按照约定时间返回内地,或者说,是“叛逃”。幸运的是,母亲的“叛逃”并未影响江青每年暑假以侨生的身份往返香港与内地。

  江青第一次来到香港的江青,感受到了殖民地丰富的物质生活,但她的心仍旧留在内地。江青说,无事翻开报章,比比皆是触目惊心又龌龊不堪的社会新闻:谋财害命、结伙打劫、强暴奸污、台风摧毁贫民木屋区等这些在内地报章上从未看见过的消息。祖国永远是在一片晴朗的天空下红彤彤朝气蓬勃的笑脸。在内地当时的宣传中,香港是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是充满暴力色情凶杀的污浊之地,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有钱人作威作福。身为“新中国的小主人翁”,江青对于香港表现出天然的厌恶。尽管每次从香港回来,江青带回的新奇玩意儿都能引起同学们的围观与啧啧称奇,但是他们内心对于“制度优越性”的信仰仍旧坚定。1957年9月27日,学校安排探亲归来的江青接待外宾匈牙利总理。

  小江青周总理周恩来、刘少奇在北京首都机场迎接匈牙利总理卡达尔(前排右三)和阿尔巴尼亚国家主席霍查(前排右四)。周恩来牵着江青(右二)的手。后来这一幕刊登在《人民日报》9月28日的头版头条,江青仔细地把它剪下来寄给了妈妈,因为当天她穿着妈妈给她买的新的白色连衣裙。日后,得到组织信任的江青还有去中南海给领导跳舞的经历。她还参加了了出名的舞剧《鱼美人》的演出,而且,也有下乡演出的经历。1961年,是江青在舞校的最后一个暑假,江青意识到这是她最后的以侨生身份赴香港探亲的机会,毕业之后,侨生身份失去之后,她就不再能够如此顺利地出入内地。而正是这一次探亲,改变了她的人生。本来江青已经打定主意留在内地,为了自己的前途,她决定毕业之后永远不会向公安局提出赴港探亲的申请。父亲一直在香港与内地之间做生意,1949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内地,这一次,他要求女儿留在香港。江青坚决地拒绝了这个要求,就像以前多次批评父亲的那样,她说他“不爱国”。而父亲则愤怒于自己女儿的脑子被清洗,这超过了自己在内地的产业遭受清洗引发的愤怒。之前每一次赴港探亲都会按时回校,让组织很放心的江青终于在最后一次让组织失望了。父亲藏起了江青的旅行证件和回程票据,他们担心她一毕业,自己与女儿就会相见时难,有个身处内地的姐姐,也会成为两个儿子未来出国读书的障碍。江青最初选择抗争,她绝食抗议,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不合作,最后母亲心疼她,帮她“偷出”证件,可是已经过期了。母亲又给她安排偷渡。一想到之前一次的“偷渡”经验,她害怕了。之后江青偷偷给学校写信,这封信获得了回应,她被安排在某时某刻在某地与某人接头,对方会安排她回到北京,可是事到临头,江青却害怕了,她转身逃进电影院中,在黑暗中放声痛哭,从此她与过去挥别,转身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就这样,江青留在了香港,再也没有回去。

  江青剧照命运让她离开了排练室的那面大镜子,却又给了她另外一个镜头。百无聊赖的日子,江青参加了香港邵氏电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