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04 江青篇
第(3/3)页
面上,不应再闹下去。刘家昌虽然免不了有时与些别的女朋友来往,但对男人来说,这并不是件严重的事。我对江青说,既然你与刘家昌结婚,就应该了解他的个性,但是江青曾表示过无法挽回的意思。”
江青李翰祥作为男人,自然是能理解刘家昌的真爱了。他后来还爆料,自己是替朱牧背黑锅。李翰祥说国联的两个副总经理朱牧和郭清江一个和江青好,一个和汪玲好,一到台湾两位副总就带着女主角去酒店,被报纸记者拍了照片等等。李翰祥晚年对朱牧和郭清江恶感极大,在《三十年》中还看不出來,到了八十年代末的《天上人间》里李翰祥干脆指名道姓的说朱牧如何不敬业、如何挑拨国联员工的关系,如何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把江青拉到国泰,以致朱牧放话要和李翰祥对簿公堂,几十年的交情就此一笔勾销。不过李翰祥只需提出一点来就可以将谣言推翻——假使他与江青之间真有感情的话,江青当初就不会成为刘家昌的太太。李翰祥声称,他从影将近二十年,过去在邵氏旗下曾经大红过,回台后他自组国联公司,旗下年轻漂亮的女明星也很多,但他一直坚守一项原则:绝不与圈内的女孩子们谈情感。他相信圈内人士都了解这是事实,因此他更不可能会与已经结婚生子的江青谈感情。既然排除了通奸的嫌疑,刘家昌离婚的说法就比较多样了:他说,江青是想嫁李翰祥的,只不过李翰祥老婆太凶未能得逞;他说,他一直爱的就是甄珍,是江青装作信使在他们之间使坏;他说,他答应娶江青是因为甄珍介绍说江青是她的好朋友。总之,这位男人在不同的回忆中、不同的节目中总是不同的说法,他可以上半集说自己离婚抱着儿子痛哭很心酸,下半集又说自他大二就爱上甄珍矢志不渝。70年代初,江青仍旧继续着自己演艺事业。1967年,在李翰祥执导的又一部根据琼瑶小说《回旋》改编而成《窗里窗外》一片中,江青同样有着精彩的演出,将一段三角恋情演绎的凄美动人。1971年,也是在李翰祥的另外一部影片《缇萦》中,江青和王引、甄珍、谢贤、归亚蕾等一批明星有过合作演出,该片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获得了当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在内的六项大奖,同时也在当年的亚太影展上获得了最佳女主角等三项大奖。不过在影片中,金马影后归亚蕾和江青的光彩都被甄珍的精彩表演所遮蔽,亚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奖最后是落入了甄珍怀中。
江青婚姻结束了,江青的演艺生涯也就差不多到了头。这段婚姻结束时,江青遭遇了人生中更大的难关,江青在台湾呆久了,看到一些反共标语,就联想起过去大陆说台湾人在吃橡胶皮、草根,“大陆一拍电影,国民党都是丑化的,那边一拍共产党,也都是凶得不得了,”她已经觉得十分可笑。各种污水向她泼来,甚至有了她是“匪谍”的谣言,在当时的台湾,这有可能置她于死地。不知道她是不是因此才看透了演艺圈的纷纷扰扰,总之从此再没和这个东西发生过任何关系。在演出过《缇萦》后不久,江青便告别了台湾影坛,之后定居美国专门从事舞蹈表演。在80年代,曾应邀又回台湾参加过《恐龙王》一片的演出,其后销声匿迹。1970年夏天,第一次婚姻失败的江青来到美国洛杉矶。71到75年检,她在美国一百多所大学做过独舞演出,加州博克莱大学聘她做舞蹈教师,她边教舞边学英文,也介入当时热气腾腾的保钓运动,对偏激的保钓朋友泼冷水,介绍大陆反右真相。同时,关注和学习美国现代舞,终于1972年来到她梦想的现代舞之都纽约,在曼哈顿一个简陋的公寓住下来。于纽约会堂做过成功的公演后,成立了江青舞蹈团。江青的第一个独舞《阳关》的内涵就是回顾自己的部分生活经验:从上海到北京,再到香港,到台北,最后抛家离子到美国,这一系列中个人无可名状的哀伤,然后遇上艺术上新的阳关大道,“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在以后的几年里,江青陆续发表了《阳关》《负·复·缚》《声声慢变奏》等一系列重要作品,并被美国舞蹈界接受、认可,她也建立了自己的舞团。出了阳关江青开始真正地独立了,她也成为美国舞蹈界里华人的骄傲。当年林怀民去美国学习现代舞,去找的也是江青。1978年,香港亚洲艺术节邀请江青在美国创办的舞蹈团到香港演出,但香港方面对舞蹈团的名字审了又审,无法通过。“四人帮刚倒,这名字尤其敏感,不能用,”香港方面对江青说,最后舞团改名为“纽约江上数峰青舞蹈团”才得以演出。文革结束后,身在美国的江青想回大陆探亲,可因为这个敏感的名字,她申请了十几个月都拿不到签证。那一年,四人帮被审判,而江青也终于可以回国——她为此匆匆跟男朋友瑞典的生物化学教授比雷尔·彭贝克结了婚,以随行家属“青·彭贝克”的名字成功拿到签证。回到老家上海,她发现家里亲戚在文革时成为重点批斗对象,外婆精神失常半瘫在床;二姨常年被监督劳动拉人力大板车;更有三位亲人不忍屈辱自杀——一项重要的罪名便是,亲属江青叛国投敌,还竟然故意与伟大领袖毛主席最亲密的战友、同志、爱人江青同名。1979年,北京舞蹈学院院长陈锦清对江青说:“你不知道文革时因为你的名字我吃了多少苦——我竟然培养出了一个又敢叫江青、又敢叛逃到台湾的学生。”1980年,在陈锦清的安排下,江青改名为“江菁”在中国做了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北京舞蹈学院联合邀请的巡回演出。第一场就在北京舞蹈学院,那个她学习了6年的地方。首演那天,台下坐满、站满了,全是舞蹈界的,有同窗,有老师,也有渴求艺术的年轻学生。后来,《舞蹈》杂志为江青做封面报道,没想到陈锦清突然出现,坚持江青的名字和历史背景风险太大,请他们无论如何把报道拿下来。那段时间,国内有人会对江青说:“你的名字我叫不出口,你就不能稍微改一改吗?”“一想到她心里就别扭。”
江青由于名字问题,江青一直无法用本名在中国大陆表演。1987年,中国大陆才有人觉得“江青”这个名字“大家过目不忘,有利于宣传”,江青的“江青舞蹈团”这才第一次用本名在中国大陆八个城市巡演。2008年正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江青任编舞、导演、舞美,谭盾任作曲的歌剧《茶》在国家大剧院上演,但江青发现海报上自己的名字用的是英文“CHIANGCHING”,而没有用汉字“江青”。她非常生气,歌剧演出结束时,甚至不肯登上舞台谢幕。江独青的一生,因政治起起落落,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特殊的一个现象。愿伤痕淡去,美丽长存。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