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 黄奕篇
第(2/3)页
过于追求那种氛围,就很容易流于世俗之中无法自拔。还记得《我爱比尔》里的阿三,她一直想要的不过是个爱自己的男人和一份从容的生活,然而在追求幸福的时候,世事往往是走向了另一个方向。我们以为奔向了天堂,实际上全都跑向了相反的方向。
长恨歌30岁前的遥遥由黄奕扮演,不得不说,黄奕在这里演的还是很成功的,那种长的美丽的上海女孩子对自己的那份自信和身世不由人时的小心,以及对于上流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她演的还是很地道的。18岁的女孩子对社会还没有那种很深的认识,只是凭借本能抓住自己喜欢的东西,对李主任的那种崇拜爱慕、对程先生委婉应承、和丽丽的交际手腕、以及旧上海小姐的风度举止和作李主任的情妇时的那种表面的从容,还是表现的细致入微的。30岁以后由张可颐来扮演,张要比黄的面容显得瘦削和冷酷,和后来遥遥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经历还是很贴切的,她自己做着私人护士的工作,靠给邻居打针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不怎么和外界接触,自己领着女儿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前一段的剧情让人恨她恋慕虚荣,放程先生的一片痴情于不顾,后一段又敬佩她对自己生活的把握,也曾迷失,但她还是倔强的固守着自己的喜好,不为外界所改变。
王琦瑶王安忆起了这样一个带着典故的名字,长恨长恨,是恨李主任过早的死掉,恨程先生温吞吞的个性以至于总是错过,恨世事不由人,恨退而求次只想过安静的日子为什么也那么难吧。和李主任是她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李主任是当时上海国民党的高官,车牌号都是002的,死于解放前的乱世,他对遥遥应该是一片真情,本想好好安排下将来的日子,却想不到兵败如山倒,一片拳拳报国之心就此付之东流,时世弄人。历史上的玄宗亲眼看着玉环香消玉陨,从此天人永隔,只能在梦中追忆。这里却是遥遥眼睁睁的看着李主任中枪身亡,看着自己想要天荒地老一世相伴的人,变成一屡亡魂抓都抓不住。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怎么能不恨呢。
长恨歌程先生生是个留学归来的世家子弟,最初的他不问世事只想娶妻生子过着自己安逸的生活,从对遥遥一见钟情,就开始了备受折磨的情感之路,他是执着的,执着的变成了一种习惯,他眼看着遥遥投入李主任的怀抱,又眼看着遥遥为打发寂寞和别人交往,虽然如此,还是对遥遥始终如一,他这样的人和遥遥一样都固守着自己的喜好不肯为了外界而改变,而他又因为老实吃尽了苦头。他和遥遥的情感最接近的时候只有一步之遥,但是这最后一步却始终也没有跨越,应该也成了他一生中的憾事了,可以也许这样他才是最接近自己理想的人。
长恨歌遥遥的手帕交丽丽追求程先生不果,转而追求自己的超越,背叛了家庭,一个人留在上海进行革命,嫁给了无产阶级做老婆,生活习性却难以改变,生活习惯怎么可能因为革命精神就此习惯呢,最后还是因为家庭出身入不了党,精神抑郁直到得了癌症病死,她追求的那种自我超越最后也没有超越了她的出身,最后两手空空抱憾死去,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恨。
王琦瑶连续剧的拍摄手法很唯美细致,剧情的处理也很利索,用很多的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细节串起整个情节,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种眼神就将那种只有在上海里弄中的风情和浮华旧事都表现的很到位,不同时期不同身份的人物,穿着打扮也都很干净合适,人物都说着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让你觉得就生活在上海一样,剧情在关键的地方还时常穿插些黑白定格,使片子多了淡淡的回味。
王琦瑶她在长恨歌中是如此清新娇俏:初出场的王琦瑶,粉色的旗袍,美丽却不张扬,妩媚却不妖娆。只是怯怯的走进传说中的蒋家大院,亦步亦趋的靠近流光溢彩的纸醉金迷。
王琦瑶王琦瑶是美丽的,但她的美是没有攻击性的。她是手中捧着的一盏香茗,轻饮一口,沁于心脾。也许,正如原著所说,她的艳和风情都是轻描淡写的,或许不够绚丽夺目,却宜家宜室。若用花来比喻瑶瑶,她必不会是血色浓艳的玫瑰,而是洁白的栀子花。
长恨歌十八岁王琦瑶是枝头迎接清晨第一缕阳光的花骨朵,在淡淡的光晕下娇艳欲滴。黄奕带给我的感觉,确实如此,她的确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荷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长恨歌李朴之——吴兴国,记忆里第一次是在青蛇中的那个“老实人”许仙,在青白二蛇的摇曳风情及法海英俊阳刚中,难免有些苍白单薄,确实不像是李碧华笔下的那个眉目似画的西湖少年,但却一身是戏。第二次是在宋氏王朝,那时的我,正处于对赵文瑄狂热中。即便如此,温文儒雅的孙逸仙却难掩身后军装笔挺的蒋中正的光彩。多年以后,吴兴国从蒋介石的身躯里爬出,披上李朴之的外衣重又出现在我眼前。那一刻,我有些许的恍惚:也许是因为蒋与李同是出身军旅,又同身处权力的核心。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及理念,只不过,蒋介石所承受及拥有的比李朴之更多。
王琦瑶李先生对于瑶瑶来说,是亦夫亦父的,对于一个十八岁的花季女孩来说,正是作梦的年纪。梦里,有的是绚丽多姿的精彩,这远不是温吞性子的程先生所能提供的。若是,没有李先生的出现,也许程先生不失为瑶瑶的优选,只是当神秘而又强势的李先生出现后,程先生也就只能敬陪末座了。
王琦瑶犹记他们初见时的惊心动魄,神秘莫测的李先生突如其来的出现,令瑶瑶惊魂不定,而舞池中的浪漫一舞,在李先生来说是险象环生,对瑶瑶却是心如鹿撞,最后,惊魂未定的瑶瑶扑在李先生的怀中,那一刻,动心的不止是瑶瑶。
王琦瑶相对瑶瑶而言,李先生,是另一个世界的人,是她所琢磨不透的,两人的相处,瑶瑶都处于被动。也许,正是李先生的绝对自信及决断,令瑶瑶折服。女人总是倾心于强势的男人,哪怕他的年龄或许能够做自己的父亲。
王琦瑶若论容貌,李先生是称不上英俊的,甚至并不伟岸,但身板却永远是挺直的,军人似的作派,我想这要归功于吴公的精彩演绎,听说,他是剧校出身,难怪身形如此之好。若说,瑶瑶是花,那李先生就是经受大海千年冲刷的岩石,时光在他身上雕刻下流水的痕迹,沧桑染花了他的两鬓。在经受时间的洗礼后,沉淀下来的是一些深沉内敛的东西。吴兴国,就是书中原汁原味的李朴之。这样成熟内敛,刚柔并济的男人,相信很少有女人能够抗拒吧。
王琦瑶在那个风雨飘摇,时局动荡的年代。李先生身居高位,却时刻处在风口浪尖。国家的使命,党派的争伐,派系的倾轧;处于权力争斗的核心,却也如临深渊。他这一生,经历了枪林弹雨,也阅尽了人间春色。到了这个年纪,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貌,也是希望能有一个舒展身心的平台。
王琦瑶初见时的些微心动,再次见时却是在上海小姐选举的后台,一身洁白婚纱赶着上台的瑶瑶却因裙摆被李先生无意踩脏,而急得眼泪在眶里打转,那一眼竟有些惊艳,继而生怜了。可巧的是,那天李先生的助兴节目,竟然是霸王别姬。大概,从那一刻,就预示了他们纠缠牵扯,却不得善终的命运。
王琦瑶再然后,饭店约见,瑶瑶的清纯娇憨,聪明可人却又不谙世事更令李先生心生怜爱:“可我,只想管你啊!”直截了当的表白,令瑶瑶有些许的不安,却也有些许的得意吧。
长恨歌再见时,已是相思日久,当李先生宠溺抚着瑶瑶的头:“傻孩子,我就是你的父母啊。”她的心,就已经完全沦陷了。只要靠在他的肩头,再大的委屈,再大难处,都随着泪水流去。所以,她心甘情愿做他的金丝雀,任他收藏在爱丽丝公寓,当中或许有少许的贪慕虚荣,但一个好人家的女子,甘心无名无份的跟着年长自己二十年的男子时,当中大多的成份,是因为爱吧。
王琦瑶最令我感动的,是瑶瑶父亲逝后,李先生陪她到邬桥散心。当悲痛伤心的瑶瑶看到站在码头的长衫男子里,飞扑过去,李先生轻柔着环抱着瑶瑶,体贴安慰的那一刻,我相信,他们是爱着的了。
长恨歌李先生或许一开始,并没有把瑶瑶放在心里。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这样的外室,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那是从何时开始,或许是搬入爱丽丝之后,瑶瑶单纯的憧憬着两人的长久;或许是瑶瑶的温柔体贴;或许是因为瑶瑶对他不明就里的深情。他年轻时候或许有钢铁一般的意志,现在也仍然还有,但年纪大了,心总是容易感动的。也许,不仅仅是因为瑶瑶,而是他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这样一个恬静舒适的心灵港湾。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瑶瑶就这样走进了他心里。尽管,他的心很大,能容下瑶瑶只能很小的一块,而瑶瑶的心很小,能容下的也只有一个李先生。所以,这也是一种奇异的契合。
王琦瑶他们之间最美丽甜蜜的时光,也许是在邬桥的那段假期吧。很喜欢李先生牵着瑶瑶那时的感觉。不同于一般的情人之间手挽着手,而父亲牵着孩子一样,正好抚慰了瑶瑶刚刚失去父亲的悲痛。邬桥的平静与外界的风起云涌,风云变色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许是因为相处的不易,李先生对瑶瑶总是格外的温柔体贴。用剧中话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其实,这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正如瑶瑶外婆所说,盈则损。爱到了极处,便总是遗憾来得多。
王琦瑶其实,去邬桥的时候,李先生的政治生涯就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回来之后,他的党派政府已经濒临灭亡的边缘。而这一切,瑶瑶是不知道的,他也不想她知道。在他看来,女人是与政治无缘的。只是,到了此时,大厦将倾,他才发现,他竟没有能力为自己喜欢的女人做一个合适的安排。
王琦瑶当李先生捧着一盒金条交给瑶瑶的时候,这样一个铮铮铁汉,即使刀架在脖子上也不会服饮的人物,却在自己心爱的女人面前说没有办法替她安排以后,叫她不要承认和自己的关系。是时势变得太快,让他措手不及。他自己的将来都没有,又如何能够安排瑶瑶的将来。我想,他大概从来也没有像此刻这般的沮丧与无措。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英雄如他,只是时不我与。
王琦瑶李先生在南京接到瑶瑶电话时,正处于派系争斗的关键时刻,前一刻还在紧张严肃的布置行动,当他拿起话筒听到瑶瑶声音的一刹那,声音嘴角不自觉的闪过一丝柔情。再是钢铁意志的人,心中也会柔软的地方,而瑶瑶恰恰就成为了李先生心中最柔软的那块,也成为了李先生被政敌攻击的死角。若不是,宋副官的通风报信,李先生或许能够铲除政敌,也有时间从容安排瑶瑶吧。
王琦瑶可一切没有如果,李先生再次被跟踪。只是这次,他再没有好运气甩掉跟踪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李先生被跟踪的时候竟又再见遇见瑶瑶,也许导演的目的是想告诉我们命运的起点与终点总是重合的。
王琦瑶枪声,血泊,就这样发生了,再一次证明,无论怎样叱咤风云的人物,最后都躲不过死亡。在这乱世之中,瑶瑶是李先生的虞姬,李先生是瑶瑶的霸王。只是此番,是霸王先逝,徒留虞姬独活。
2004-【长恨歌】-王琦瑶此后,寂寞枝头的花朵,无论是灿烂的绽放,还是无声凋落,没有了相知相惜的赏花人,那,都是一种悲哀。浴火凤凰·段胜男“浴火凤凰”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名字,它不仅喻物,而且喻人,这个电视里最强的女人,就是守护稀世宝玉“浴火凤凰:一生的段胜男,悲欢离合,该尝过的苦都尝过了,正如一只在浴火中永生的凤凰,什么磨难发生在她的身上,都会坚强的挺过去!
段胜男在南洋那段出生入死的经历,故事层层叠叠,将段胜男与向随缘那不平常的一段爱情故事展现的十分脱俗,云南的风情也使人难以忘怀,观赏性达到高峰。可是自从从南洋回来,仿佛从高峰跌到了谷底,从世外跌入了红尘,俗套到不能再俗套的三角恋彻底毁掉了前面的可观性,向随缘在对待爱情的事上完全被动,被两个女人拉来拉去,实在让人看着抓狂。直到向随缘被火车“炸死”后,厉军带绝食的段胜男去看贫民窟开始,让我对段胜男的坚强刮目相看,本来已经非常欣赏的性格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喜爱,虽然此剧有诸多硬伤,虽然有俗套的剧情,但不得不承认,段胜男是让我非常倾慕的角色,个性鲜明,成为我黄奕所有角色里最坚强的!
段胜男段胜男,在剧中真是人如其名,不但有男儿的血气方刚,还有女儿的冰雪聪明,她一正式出场便有着风风火火的架式,面对强敌,面对危险,面对责难,她都能很好的运用自己的脑子,化解危机;她不是躺在男人怀中让人保护的弱女子,她敢一个人去南洋做生意,敢闯随时可以丧命的黑市,跌入坑中不会等死,而是用尽一切力量爬上去,在背起向随缘时,几乎盖住了她弱小的身体,但她却坚强的把他背回了家;让我惊叹,她是不是女人?是怎样的个性让她挑起了那么多责任,那么多重担?她不是一直那么强势,在调皮起来,吸莫格的大烟筒,扮起自己的母亲挽回父亲情敌的落魄的生活,可爱纯真的一面也展现在我们面前;她明事理,心胸宽广,当心爱的人莫名其妙有了未婚妻时,她怨向随缘,恨向随缘,不管自己多么心痛,却从没有为难过那个未婚妻,对于杜晓彤的责难忍了又忍,无微不至的关怀她;她的父亲,最心爱的人,她的丈夫,儿子儿媳一个一个离她远去的时候,我以为她再也活不下去了,但段胜男总是以坚强的乐观的心态面对这一切苦难,独自撑起一个家庭,这到底是个怎样的女人?不仅让我想到了<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活着>里的福贵,那种大风大浪过后的平静,她做到了和命运做朋友的境界。
段胜男在剧中,哭戏的比例非常大,和以往不一样的是,黄奕似乎不再注意哭相是否好看,更多的是投入其中,并且加上了更多的肢体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我就被哭戏所感染,尤其是向随缘和段胜男分手的那场戏,黄奕在方中信的背后喊着: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你!方中信停住,黄奕有一些乞求的说:只要你回来,我就会原谅你.....这个片段黄奕调整的非常快,脸上变化非常微妙,非常精彩!还有一段,段胜男在生日会上,和向随缘斗气,坐在厉军旁边,看见向随缘进来,马上靠在厉军身边,然后用胜利的眼神看着向随缘,却发现随缘根本没看她时,黄奕眼神中从得意到失意再到哀怨,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2005-【浴火凤凰】-段胜男特别提出的是,黄奕在此剧中第一次尝试演40多岁的戏,由于缺少化妆与缺乏经验的原故,本就长着娃娃脸的她还带上成熟的大眼镜,实在不像一个20岁的青年人的妈妈,几个月大的小女孩的奶奶......当她儿子抱着孩子叫她"妈",当她动作缓慢的与众"子女"开玩笑时,我实在忍不住大笑起来,年轻女演员扮老,本就是一件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毕竟岁数并没有到,女人的成熟韵味是靠时间堆彻而成,这一次扮老确实是不成功的!但是有了这次的经验,只要努力研究,相信奕奕在下部<秋海棠>中扮老会给我们更多更好的惊喜!秋海棠·罗湘绮《秋海棠》作为“民国第一言情小说”,有旧上海“第一悲剧”的称号,是鸳鸯蝴蝶派代表秦瘦鸥的著名小说。这次翻拍《秋海棠》,编剧对剧情改编较大。如果没有读过原著的观众可能对结局拍手叫好,但对熟读原著的观众则可能“颇有怨言”。这部电视剧从制作,演员,音乐,画面等方面都可以说制作精良。因为两大男主角辛柏青和王学圻都是不折不扣的实力派演员,他们的精彩演出为这部剧集是增色不少。而女主角黄奕在这部“男人戏”里面也顶住了“压力”,将女主人公罗湘绮复杂的心理变化也表演的丝丝入扣。虽然也有观众将老版本和老演员与之对比,但黄奕的表演也得到非常多观众的认可。
罗湘绮黄弈扮演的女主角从18岁一直到中老年,我想把她的演出分为俩个阶段,一是学生时代,二是中老年阶段。
罗湘绮一是学生时代:罗湘绮稍显稳重有余活泼不足。与秋海棠(吴钧)的恋爱显得平淡如水,这也是剧情赋予的,虽然不激情似火,倒也自然、干净、朴素,感情流露真实,不示作做。
罗湘绮黄奕表演的俩个转身,非常经典,可圈可点,值得一说:一是哥哥意外被车撞,她没赶上订婚宴,到秋海棠家问秋妈妈,回答去车站了,她稍事停顿,泪眼蒙蒙,然后失望的、凄凄的表情,马上转身似追又趾躇的表演很对路。二是罗湘绮去上海找秋海棠,当她看到秋海棠与杜春英在一起暧昧的动作时,她热泪盈眶,继而泪珠簌簌而下,隔着栅栏侧身慢慢转身,然后急转直下,嘭嘭下楼,感人之至,催人泪下。
罗湘绮二是中老年阶段:罗湘绮与袁宝藩结婚后,做了三姨太,黄奕的表演就轻车熟路了,扮相与肢体语言都比前半部略胜一筹,大气、稳重、成熟、城府显得颇深。这时黄奕的声音也很对路,略带低沉,又有些女中音的味道,很像中年人嗓音。表演出:表面是屈服袁宝藩,心中藏着恨,把个同床异梦的夫妻形象演绎的入木三分,尤其是与袁的对话时:眼神、表情、态度、让观众看到他弱女子的无助,同时她又是不屈不挠,反叛的性格,那种心理又恨、又怨、又怕的矛盾复杂的性格演绎的淋漓尽致,堪称演技上的飞跃。
罗湘绮这部电视剧是在cctv8播放,但并未能像同是鸳鸯蝴蝶派代表作品的《金粉世家》那样火爆荧屏,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由于导演何群擅长男人戏,一贯作风“铁汉柔情”,而在《秋海棠》这部鸳鸯蝴蝶派作品里没有将爱情拍的动人,细腻。
罗湘绮整部戏下来,没有感觉男女主人公有“来电”的感觉。十年前何群导演也拍过一部叫《百年沉浮》的电视剧,演员阵容也很强大,但是也拍的“死气沉沉”,让观众看着没有“激情”。第二:编剧在剧情上很多漏洞。细心的观众已经指出。比如在男女主人公在杭州相聚的那段时间,估计就是二十来天,女主人公竟然发现自己怀孕。从时间上来推是不合逻辑的。
罗湘绮第二点就是在男女主人公在上海重遇后,多次在玉器店铺相见。难道老谋深算,心狠手辣的军阀就这样“置之不理”?虽然有以上两点的不足,但总体来看,〈秋海棠〉也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其作为黄奕“转型”的第二部作品,让观众眼睛一亮。
罗湘绮对这个年龄跨度较大的角色,黄奕把握也是到位的,其中与女儿“小梅宝”的那段“师生情”和“母子情”的融合很感人。
罗湘绮与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儿子”的对手戏也很真实。
2006-【秋海棠】-罗湘绮整部剧最让人“震撼”和“感动”的应该就是罗湘绮与毁容后的秋海棠初次相遇的镜头,那一幕,黄奕将罗湘绮的怀疑,确认,恐惧,惊喜,激动都表演的入木三分。家·李瑞钰觉新作为《家》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以其突出的性格,当之无愧的成为书中的男主角。而电视剧也是不遗余力的将觉新这个人物发挥到极致,他与梅表姐、瑞珏之间的感情纠葛,以及后面两个女人都凄惨的离他而去,让人扼腕长叹。
李瑞钰电视版《家》加了觉新抗婚这一段戏,个人觉得是恰到好处的,现代有现代人的理解,高觉新的不抵抗主义与作揖主义一直是人们怒其不争的地方,但他毕竟年轻过,如果无来由的顺从,未免人物性格太过于软弱,这段相信编剧是对觉新抱有同情态度的,当天降大雨,觉新苦苦哀求钱姨妈要与梅表姐见一面,却无功而返,又与梅表姐擦身而过的时候,这种沉痛是一种预示,悲剧就此开始。但是我觉得导演在处理梅表姐对待这件影响自己终生幸福的事件上,过于草率,如果再加一些感情表达的处理,可能会更加丰富梅表姐这个人物内心。
李瑞钰梅与瑞珏花轿相遇的戏,怎么和黄奕演的《上错花轿嫁对郎》似的?只不过这次是“上对花轿嫁错郎”,不会是借鉴席绢的这部小说吧?开个玩笑了。两个素不相识的新娘,一个对未来的婚姻生活有着憧憬,一个对未来不抱任何希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对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嫁给一个连样子都不知道的丈夫,两个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也引出瑞珏以夫为天,梅表姐孤独一生的人物命运,为以后的感情纠葛埋下了伏笔。
李瑞钰觉新与瑞珏的洞房花烛夜中,瑞珏数盖头上的穗子,用“喜欢”“不喜欢”来打发时间,这个非常有意思,没揭盖头却已经能感觉到瑞珏那种对即将谋面的丈夫那种又期待又害怕又紧张的心情,她不想着自己会不会喜欢丈夫,却是在想着丈夫喜不喜欢她,这是表现那个时代的女性对自由婚姻理解的局限性,当数到“不喜欢”时,觉新喝的烂醉闯进了洞房,编剧已经暗示瑞珏觉新以后的感情生活。
李瑞钰觉新与瑞珏之间的感情冲突,使这两人世界与人物性格一下子丰富了起来。觉新将一切心中不平都发泄到了这个“陌生”的女人身上,新婚第二天躲在一个角落哭泣时,我真的好同情觉新,娶了一个不爱的女人,是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