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8章 血淋淋的现实面前
第(3/3)页
大大改观,所谓的贤达们却都吓坏了,不少人做贼心虚,打行被打掉的当天就收拾细软,躲到了乡下,每天派人进城打探消息,同时找关系疏通。
越有钱的人越怕死,所谓的地方权势人物,别说对贾琏能有任何威胁了,就算是知府真要铁了心收拾他们,也不是特别的难事。
任何一个太平年景,任何民间的力量在面对国家机器时,都是渣渣。
而贾琏,代表的就是国家机器!
沈岩最近挺受追捧的,不断有人宴请。心知肚明的沈岩,一一婉言谢绝了,每天都会去贾琏面前照个面,有事情交代下来,卖力的办好。没事情交代下来,安静的坐着等候,随时待命。
沈岩其实很清楚,他已经没得选了,自从打行被端掉之后,他的脑门上就贴上了“贾”字标签,根本洗不掉。
好在沈岩也不抗拒,谁会抗拒光明的未来呢?更别说,给贾大人卖力气干活,每天都能拿到两枚银元的薪水。
这一日黄昏时分,又到了下班的时候,沈岩离开衙门,步行回家。
半路上被沈大伯的常随拦下,无奈的跟着进了一个馆子。
当下的苏州,名望最高的家族是林氏,原因嘛,当然是因为林阁老。尽管大家都知道,林阁老与林氏的关系不算太好。就底蕴而言,沈氏比林氏要深厚一些,沈大伯虽然没有功名在身,但也捐了个七品的官儿,加之是沈氏的族老之一,在苏州地面上很有威望。
当然了,这个威望是建立在沈氏多年的经营之上,单单他个人,也就是个没功名的普通人。
沈岩的情况怎么说呢,就是个普通的族人。因为有了秀才功名,每个月能从沈氏家族领取三十斤大米,还有府学里的廪米。
“来了,赶紧坐下。”沈大伯非常的热情,这份热情,在过去二十年的人生里,沈岩很少感受到。
见礼之后寒暄一番,沈岩才局促的坐下。
“最近钦差大人那里,可有什么消息。”沈大伯拉着沈岩吃喝一番之后,才不紧不慢的问他。
“钦差大人何等地位,侄儿也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只是跟他身边的副官范兄,还算有些接触。”沈岩其实每天都能见到贾琏,原因很简单,贾琏身边也需要一个本地人,随时的了解地方上的情况。
自打决定抱紧贾琏的大腿后,沈岩真是一点都不带遮掩的,连打行受谁指使闹事的事情,都完全交代了。
对此,贾琏倒是反应平淡,类似的事情还用想么?哪个城市不是这样?广州苏州这样的大城市还好点,下面的乡镇才要命呢。皇权不下乡这句话,真不是乱说的。不是说皇帝不想让权力达到基层,历史上也不是没做到过。比如秦汉时期,刘邦就是个亭长,基层是有一套班子的。
东汉时期,基层权利被门阀士族豪强侵蚀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到皇帝的手里。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其实是最有机会改变这个局面的人。可惜,他骨子里是个农民的底子,为了节省朝廷的开支,搞出来的一堆制度,给子孙后代遗祸无穷。
(PS:现在网上一堆明吹,实在是太夸张了一点。朱元璋是个吃饭该怎么分座次都要规定清楚的皇帝,这么说大家懂了吧?不否认朱元璋的功绩,也不要过分吹捧。尤其是DY上面,简直无底线的明吹。明朝就皇帝而言,多数都是不合格的。就说一条,明朝开启了大航海,却错过了大航海。即便是开启大航海的朱棣,因为醉心于个人的武功,间接的埋下了湮灭大航海的祸根。)
“钦差大人有啥喜好,你打听到没有?”沈大伯没有太多的失望,毕竟那可是贾琏啊。知道的越多,对贾琏就越发的敬畏。
没法子,贾琏身上的光环太多了,本朝最年轻的状元,最年轻的巡抚,最年轻的代总督。就算是搞作坊,苏州地面上最成功的商人,跟贾琏相比,那也是土鳖啊。现在苏州不少有钱人家里用的玻璃,都是贾琏在研发司时搞出来的。至于武功,那就更别提了,本朝最能打的,没有之一。
“喜好?这个侄儿倒是没特别在意。”沈岩早有准备,说话比较收着。
“真就一点都没了解?”沈大伯有点不甘心,最近他晚上睡觉都不踏实,眼圈都是黑的。
没法子,血淋淋的现实面前,苏州城里的大小“贤达”们,全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这一次贾琏的打黑行动,实在是太狠了,从重从快,第一天抓人,第二天审判,第三天就拉城外法场打靶。
沈大伯没去法场的现场看,派出去的人回来禀报后,晚上睡觉都做噩梦。
要知道,贾琏抵达苏州才第八天,就杀了三十三人,流放了三百多人。这些被流放的人,全都装船运往南洋。
也就是被枪决的人还能让家属去收尸,算是留个全尸,还不另外收费。没有搞示众数日,事情没做绝。
(本章完)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