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5章 归去
第(3/3)页
…你跟着他,我可安心…」我各种猜测横生,顿了顿道:「皇阿玛的一片苦心,若曦明白,也心怀感激...」康熙轻声又似喃喃自语道:「千挑万选…就选中了他了…他不会让我失望的…好…你回吧!」我告退后心中惊疑茫然,玉檀匆匆出来,看我正站在空地中发呆,忙上前来行礼。玉檀道︰「李谙达服侍万岁爷已经歇下了,我陪姐姐先回德妃娘娘宫裡。」我微微一笑,牵着玉檀离开。
我和玉檀特意放缓了脚步,我问︰「皇上没提过要放你出宫的话吗?」玉檀道︰「皇上恐怕根本不知道我究竟多大,这几年西北一直打仗,国库又吃紧,还灾情不断,不是北边旱,就是南边涝,皇上心全扑在上面,对我们根本不留心。」我又问道:「李谙达怎麽可能不留心呢?乾清宫的人都归他统管。」玉檀笑说︰「李谙达巴不得我留下呢!问过两次我的意思,我自个不愿出宫,他就没再提了。李谙达年龄已大,精神大不如往年,不能事事留心。可皇上却更需要我们上心,我和王公公从小服侍,对皇上一切癖好都熟知,而且也都算是上得了台面的人。再要□□一个顺心的人没三五年可成不了。李谙达如今凡事能让我和王公公办的,都让我们办了。」
我想着方才康熙的样子,康熙的病……身子寒意阵阵,我拉住她的手问︰「这几日,四王爷可来得勤?」玉檀道︰「日日早晚都来。个别时候甚至来三四次。皇上有时精神不济,别的阿哥都不愿意见时,也会见四王爷。前天还派四王爷到天坛恭代斋戒,好代皇上十五日行祭天大礼。」「隆科多呢?」玉檀道︰「如今他正蒙受皇宠,皇上很是信赖他,也常常召见。」我长叹口气不再说话,玉檀见我面色低沉,静了会低低说︰「这几日皇上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召十四爷回京,恐怕十四爷快要回来了。」我心中喃喃道︰「皇上对四爷也很好。」玉檀道︰「如今阿哥中最得宠的就是十四爷和四爷,皇上因此也常翻德妃娘娘的牌子,在年纪相近的娘娘里很是希罕的,可见恩宠非同一般。」
我整夜的翻来覆去,覆去翻来,一夜未合眼,思来想去,四爷…他会如此吗?心裡却总没有个答案…。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戌刻,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零十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我后来得了消息,连月来的纠心却像是尘埃落定的沉静,復又想起胤祯只觉心痛难抑。九门戒严,畅春园重重侍卫,消息根本不可能外传的情况下,四爷却轻易而至,佔得了先机。此时其余皇子也许还被士兵拦在门外徘徊,甚至也许还在惊疑不定康熙究竟怎样了,而四爷已将整个京城掌控。
四爷在康熙崩后七天,御太和殿颁布即位昭书,正式行使皇权;百官朝贺,改明年为雍正元年,同辈兄弟避皇帝名讳皆改「胤」为「允」,并迁居养心殿。
康熙崩后,府外像是多了许多人或明或暗的监看…,整个府裡暮气沉沉,了无生气。十二月十七日,在康熙驾崩后一个月零四天,胤祯奉诏从西北赶回奔丧抵京。我待在府内,却觉得心底惴惴不安。待到日落西沉,才看着他一脸木然的从外而入,他依旧挺拔着身子,却周身透着荒凉的孤寂,一夕之间,慈父撒手,风云变色,众人把他捧得多高,他如今就跌得多深…当晚…身子一向健朗的他就病了…。
几番辗转得知,一向坚毅果敢、意志刚强的胤祯,闻康熙死讯后十几日,依旧痛哭流涕、不能自制…。当日入京,人未到,先上奏折问︰「谒梓宫、贺登极孰先?」甫回来就跟四爷对上了!
胤祯去寿皇殿拜谒康熙灵柩时,四爷随后而到。一众大臣早已呼拉拉跪了一地,胤祯却站立不跪。两兄弟遥遥站立目视对方,身旁大臣都惊惶不已,个个头贴着地面不敢多言。胤祯最后也未给四爷行君臣之礼,对着康熙灵柩连磕了九个响头后,长歌当哭,悲笑而走。一旁侍卫上前阻挡,胤祯踹开侍卫,大步离去,留给众人一个凄伤的背影,慢慢没入夕阳。
记住手机版网址:m.tyvxw.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